NEWS · 新闻资讯

‌智能分类箱进驻乌鲁木齐社区 居民投递可回收物可提现‌

发布时间:2025-03-13 人浏览

在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口岸花园小区,原本堆放杂物的公共区域近日迎来了一位"智能管家"——通体银灰的智能垃圾分类箱,与相邻的传统垃圾桶形成鲜明对比。这个集合物联网、智能称重、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新设备,正在悄然改变着社区居民的环保习惯。

记者现场体验发现,这款高2.1米的智能设备设有金属、塑料、纸类、织物四个投递口。通过微信扫码登录"绿益生活"小程序,选择投放类别后对应箱门自动开启。投放完毕后,内置传感器自动完成称重,0.5元/公斤的环保奖励实时入账。当账户累计满15元,用户可直接提现至微信零钱。

"设备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,内置满溢报警装置,我们后台能实时监控各点位垃圾存量。"海滨社区主任杜晓慧介绍,目前试点的3台设备日均处理可回收物达300公斤,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近5倍。相较于传统垃圾分类站需要专人值守、定时开放的管理模式,这种24小时自助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了"随时分类、即时收益"。

对于65岁的退休教师张美兰来说,每天晚饭后的垃圾分类已成新乐趣。她展示着手机里的环保账户:累计投递37次,总重量89.4公斤,累计收益44.7元。"以前攒废品要等收荒匠上门,现在下楼遛弯就能处理,既卫生又方便。"张阿姨笑着说,现在连小孙子都学会了把饮料瓶单独存放。

5A6E088E-9DA9-42BE-82FD-15AAC34762EB.jpg

年轻居民群体则展现出更强的参与热情。在口岸花园小区快递驿站,记者注意到每个取件台都设置了拆包工具和分类指引。"90后"白领戴乐分享他的"零废弃"生活:拆完快递当场处理包装,纸箱投递后获得的0.8元奖励正好抵扣驿站代存费。"这种即时反馈特别能培养环保习惯,现在我办公室同事都在比拼环保账户余额。"

社区数据显示,设备投放两个月来,注册用户已达823户,占试点小区总户数的61%。累计处理可回收物12.6吨,减少混合垃圾运输次数42车次,环保奖励发放6300余元。更令人惊喜的是,小区垃圾误投率从35%下降至8%,厨余垃圾纯净度显著提升。

为破解垃圾分类"推广难"问题,海滨社区构建起"三驾马车"协同机制:物业负责设备运维,业委会组织环保议事会,社区统筹志愿服务。每周六的"环保市集"上,志愿者们不仅教授分类技巧,还开设旧物改造工坊,用回收材料制作创意手工艺品。

"我们正开发积分商城系统,未来环保收益不仅能提现,还能兑换物业费、停车券等。"杜晓慧透露,社区已与7家再生资源企业达成合作,建立起完整的回收产业链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居民,物业推出"代投递"服务,志愿者上门收取可回收物后,收益仍归居民所有。

这种创新模式正在产生涟漪效应。相邻的卫星路社区主动前来"取经",经开区管委会计划年内追加投入50台设备。随着乌鲁木齐"无废城市"建设的推进,智能垃圾分类箱不仅成为社区治理的新抓手,更悄然培育着市民的生态文明自觉。当环保行为与个人收益形成良性循环,"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"这句环保标语,正在天山脚下变成生动现实。



上一篇 : 景秀山庄居民垃圾分类热情高涨,智能回收箱设备成新宠
下一篇 : 天目西路街道:新垃圾箱房引领绿色生活新风尚
返回列表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Copyright © 江苏中翔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咨询电话:15050953225【垃圾房、垃圾亭、垃圾分类箱专业生产制造商】 苏公网安备32131102000755号